Search Results for: ARCHBISHOP

Lammas

Lammas 收获节;秋季结账日 指旧历8月12日,新历8月1日,是不列颠四大异教节之一,也是一年四季结账日之一,又称the Gule of August或the first day of August。关于该节日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为了庆祝作物的收获,当基督教被引进时,这一天要向教会奉献一大块用新收获的作物做成的面包,这种役务及这一天逐渐就被称为Hlaf-mass,后缩写为Lammas。另一种说法认为该节日来源于约克大主教〔Archbishop of York〕的佃户要在8月1日这天带一只活的羊羔前来教堂的祭坛献祭的习俗。在苏格兰则要在这一天给羊羔断奶。该词有可能从latter-math变形而来,也有人认为它源于loaf-mass(面包团)的撒克逊词语。

Lammas Read More »

papal legates

papal legates 教廷使节 由罗马教皇或罗马教廷派往天主教国家,代表教皇行使教皇权力,处理教会事务的神职人员的统称。他们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宗教管辖权和外交身份。从11世纪始,教廷外交使节〔legati missi〕比较普遍,分为三级:教皇钦使〔legati a latere〕,罗马教皇派出的全权代表,通常由罗马教廷枢机主教或受教皇宠信的人担任;教廷特使〔legati dati or legates de latere〕,由教皇派出,负责解决特定事件的使节;教务使节〔legati nati〕,根据其教职,在重要教区行使管辖权的使节,如早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papal legates Read More »

legatus

legatus (l[schwa]-gay-t[schwa]s), n. A legate. Pl. legati (l[schwa]-gay-t I). See LEGATE. legatus a latere (ay lat-[schwa]-ree). [Latin “legate from the (Pope’s) side”] A papal legate (esp. a cardinal) appointed for a special diplomatic mission and not as a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 This is a type of legatus missus. — Also termed legate a latere. Cf.

legatus Read More »

primate

primate n. 首主教;大主教 对所辖的教省或大主教区行使管辖权,如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被称作「全英首主教」〔Primate of All England〕,约克大主教〔Archbishop of York〕被称作「英格兰首主教」〔Primate of England〕。

primate Read More »

Court of the Arches

Court of the Arches 〈英〉拱顶法院 是对坎特伯雷大主教教务总长法院〔Court of the Official Principal of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的通称,因其最初在构建于拱顶柱上的圣玛丽勒鲍教堂〔church of St.Mary-le-Bow〕开庭而得名。该法院对所有宗教事务均有初审管辖权,其管辖权是通过侵占主教区的司法管辖权而获得;但其对遗嘱事务的管辖权经1857年《遗嘱检验法院法》〔Court of Probate Act〕转归遗嘱检验法院。自1963年起拱顶法院始成为坎特伯雷教省法院;作为上诉法院,它对坎特伯雷教省内的教区法院〔consistory courts〕判决均有上诉管辖权,可听取来自主教、副主教、执事长等的上诉。对该法院判决可上诉至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坎特伯雷教省法院法官〔Dean of the Arches〕同时也担任约克教省法院法官〔Auditor of the Chancery Court of York〕。

Court of the Arches Read More »

House of Lords/H.L.

House of Lords/H.L. 〈英〉上议院;上院;贵族院 英国议会上议院自中世纪早期产生以来就由神职贵族〔Lords Spiritual〕和世俗贵族〔Lords Temporal〕组成。大不列颠或联合王国所有世袭贵族爵位保有者一直有权作议员,成为议员的贵族必须达到21岁,但外国人、破产者、精神病人或者由于叛国罪或重罪而被剥夺资格的人不能充当议员。1876年英国又产生了司法终身贵族〔judicial life peers〕,即常任上诉法官〔Lords of Appeal in Ordinary〕。自1958年起男女一般皆可被授予贵族爵位。1985年英上议院的组成是:26名大主教〔archbishops〕和主教〔bishops〕、726名世袭贵族〔peers by succession〕(其中有18位女性)、30名初始册封的世袭贵族〔hereditary peers of first creation〕、345名终身贵族〔life peers〕(其中有48位女性)以及20名常任上诉法官。上议院中所有世俗议员都是终身议员,但大主教和主教大约在70岁时退休。上议院实行议员不愿开会即可缺席不到的制度,开会的法定人数仅为3人,通过议案的法定人数也仅为30人。议员不领取薪水,但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1911年以前,上议院除了受下议院财政特权限制外,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但1911年的《议会法》〔Parliament Act〕废除了上议院否决「财政筹款法案」〔money bills〕的权力,并规定一般的公法案若由下议院三次会议连续通过并经过两年后,即自动成为法律;1949年的《议会法》则将三次会议减为两次,两年时间减为一年。英上议院主要职能有:1作为最高上诉法院,享有司法职能,既是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民事案件的最终上诉法院,也是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刑事案件的最终上诉法院。2作为公共事务的辩论讲坛。此项工作占用上议院全部开会时间的五分之一,特别是星期三。3修订下议院提出的公法案。此项工作占用上议院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为各项职能耗用时间之首。4创议公共立法〔public legislation〕,包括政府法案,特别是那些与党派争论无关的技术性法案以及有关法律改革的法案。5审议委任立法。上议院对此享有全部权力。对议案的技术性审查由联合委员会负责。6监督行政部门的各项活动。7审查私法案〔private legislation〕。对此上议院与下议院具有同等的权力和任务。8建立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s〕。直到19世纪,上议院与下议院的工作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是相似的,但自那以后,它们开始分道扬镳。不过上议院的工作程序并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相对而言,上议院议事规则较少,它的活动规则规定在《议事规则指南》〔Companion to Standing Orders〕之中。

House of Lords/H.L. Read More »

Lord Chancellor

Lord Chancellor 〈英〉御前大臣 一译「大法官」。御前大臣这一官职相当古老且地位尊显,地位仅次于王室成员和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它是从皇家文秘署首长〔Royal secretariat〕一职演变而来。「chancellor」来源于「屏风」〔cancelli〕一词。在中古世纪时,文秘署的官员,即皇家书记官们坐在屏风后作记录。御前大臣职位的重要性来自于掌管国玺〔Keeper of the Great Seal〕这一重要职责以及作为御前会议的重要成员的地位。事实上,在中世纪,御前大臣在英格兰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类似于现代的首相,而并非司法性质的。但由于普通法上的诉讼开始令状〔original writ〕由御前大臣所主持的文秘署签发,通过这种方式,御前大臣与司法发生联系。随着文秘署分离一部分职能进行司法活动,而逐渐演变成一个衡平法院〔court of chancery〕,御前大臣对司法的影响日益增强。时至今日,其职位基本上是司法性质的。一般认为,御前大臣的职位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象征。他是内阁成员,类似于司法大臣,由首相提名,王室任命,随其所属党派下台而去职。同时也是上议院议长,枢密院〔privy council〕当然成员,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Judicature〕院长,高等法院衡平分庭〔Chancery Division of the High Court〕庭长,上诉法院〔Court of Appeal〕当然成员。此外国家档案局〔Public Record Office〕亦由御前大臣领导。 (=Lord High Chancellor)

Lord Chancellor Read More »

peculiar

peculiar, adj. Special; particular (peculiar benefit). peculiar, n. Hist. Eccles. law. A district, parish, chapel, or church that was not subject to a bishop’s jurisdiction. • Peculiars were created, usu. under papal authority, to limit a bishop’s power. There were several types, including royal peculiars (e.g., the Chapel Royal at St. James’s Palace or St.

peculiar Read More »

welfare state

welfare state 福利国家 指国家通过各个部门和机构广泛提供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社会。一般认为,约克郡大主教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 Archbishop of York〕在其1941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最先在英语中使用了福利国家这一术语。在1955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出现了福利国家这一词条。在德语中,早在1932年就有人把福利国家〔Wohlfahrtsstaat〕用作贬义词来指责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这被认为是首次使用该术语。挪威语中的福利国家〔velferdsstaten〕一词也早在1939年用于公共报告〔public reports〕之中,主要用来指即将到来的美好社会图景——人人分享幸福。事实上,福利国家这一术语的前一部分,即「福利」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挪威语velfer。直到20世纪60、70年代,福利国家这一术语才广泛出现在各种语言、政治生活、大众传播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报告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孕育了福利国家的思想。1942年威廉·贝弗里奇爵士〔Sir William Beveridge〕提出的「社会服务国家」〔social service state〕的构想和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费城决议」〔Philadelphia resolu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为战后大规模出现的福利国家制度和设想的合理化和实际建立提供了基本依据。

welfare state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